编者按:2021年8月17日,《四川日报》第12版“科创未来”刊登题为《助力长江航道智慧管理 这个AI摄像头“身怀绝技”》的文章,报道了宜宾显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校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娟秀带领科研团队为长江航道智慧管理提供的解决方案,全文如下:
“还有几个就要装完了,加把油。”近日,武汉长江航道的码头上,刘娟秀正带着团队给船只安装摄像头。
“别看它们普普通通的,个个身怀绝技。”对于宜宾显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娟秀而言,这些四川造的AI摄像头意义十分特别:随着它们装船应用,标志着全国首个针对长江流域特殊环境适应性和使用要求的AI智能摄像头正式研制完成。
这些摄像头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它们又将为长江航道带来哪些变化?
作为我国第一大江和第一船运黄金水道,长江航道上集中了各种类型十万余条运输船舶,每天仅在江面穿梭运营的船舶就达数万条。“这给整个长江流域的管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长江航运物流管控平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仅仅依靠人工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不说,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在这位负责人看来,长江航道的智慧管理迫在眉睫。
于是,他找到了长期从事机器视觉研究工作的刘娟秀,希望她能针对长江流域特殊环境适应性和使用要求研发一款AI智能摄像头,并通过这款摄像头为航道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挑战不小。”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研,刘娟秀发现,和一般市面上常见的AI智能摄像头相比,研制这款摄像头至少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出突破。
首先是解决信号差的问题,其次是处理成像质量差的问题,此外,对硬件的智能性要求也更高。船舶场景的复杂性是一个方面,宜宾显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相关负责人张静就提到,需要通过多种AI应用实现不同场景、不同业务智能算法的统一管理和集成。“举个简单例子,一般摄像头只需要识别船员有没有戴安全帽就可以了,但我们还需要核查它们是否佩戴规范,同时还要对不规范行为进行预警。”
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刘娟秀还是带领团队攻克了这些难题,目前产品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批量转产在即。管理成本又如何呢?刘娟秀透露,虽然最终价格还未出来,但远远低于纯人工的管理。
摄像头主要安装在甲板、主通道和货舱等区域,这有何讲究?
“这样可以实现轮船的运输状态、转货行为以及船员安全的监控。”张静指着安装在货舱的摄像头表示,比如这个摄像头就可以提供转货各个环节的信息,一旦货物出现异动,管理后台就会收到预警的信息。
除了各司其职,这些摄像头还会彼此协同作战,在管理后台上,记者看到这些摄像头正连接了船舶及货物、船载设施、岸基设施、航路设施、环境信息及相关人员等多种航运要素。“这样会更方便于运营主精细化管理,整个船的情况一目了然。”
另外,记者在码头上也发现一些工作人员在调试摄像头。“它们会和船上的摄像头连接。”刘娟秀表示,这样就会形成人船互联、船船互联、船货互联及船岸互联的内河智能航运信息综合服务网络。
这种连接有什么用呢?“过去是‘船找位’,现在是‘位等船’。”刘娟秀以轮船停船的例子来说明。在传统模式下,船舶进入锚地要沿途寻找锚泊位,进出港秩序差,锚泊随意性强,不仅会增加碰撞风险,也让船舶监管变难。但现在,船员再也不用像汽车司机那样,等进了停车场再去找停车位,这套服务系统可以直接提前并且告知哪里有锚泊位,直接行驶到停泊区。
“我们还协助构建了更完善的船岸协调物联网体系。”张静表示,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平台看到船舶的安全信息、货源情况、空船期、船舶交易等信息,还可快速查找货源、船舶、船员等信息。
来源:四川日报